
大众网记者 王熠 青岛报道牛盘宝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这一战略部署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指明了方向。
作为江北首家A股上市农商银行,青岛农商银行始终牢记“金融报国、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在全面推进“五篇大文章”战略布局过程中,精准落实国家政策、切实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把群众对金融获得感的持续提升作为衡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坚定不移地将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作为核心目标,将金融资源重点投向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大领域,走出一条具有农商特色与青岛特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金融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展现了“农商担当”,书写了“青岛答卷”。
深耕科技金融:金融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
在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科技金融是关键突破口。青岛农商银行始终把科技金融作为战略优先方向,将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针对科技企业“轻资产、高成长、高风险、技术密集”的特征,青岛农商银行在精准画像、产品创新、机制改革等方面不断探索。通过“行业+产品+收入”三维白名单机制,实现对科技企业从初创到成熟的分层管理与精准服务;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赋能,建立科技企业成长性量化模型,涵盖专利数量、研发投入、人才结构等指标,有效解决了传统金融难以准确评估科技企业价值的问题。同时,青岛农商银行成立科技金融专班,搭建银政企联动机制,联合政府和担保机构建立风险分担与贴息机制,增强了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支持能力。
在产品创新方面,青岛农商银行围绕企业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推出了“科企初创贷”“人才贷”“科企成长贷”“科企并购贷”等系列产品,实现了企业从“首贷难”到扩产、上市全流程的金融支持。截至2025年9月末,通过“人才贷”为30余个高端人才创业项目投放贷款近2亿元。统计显示,青岛农商银行科技型企业融资余额已突破159.74亿元,客户数达1384户,较年初新增19.22亿元和229户,在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科技金融评估中获评“优秀”等次。这些数据充分展现了青岛农商银行服务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专业能力和突出贡献。
拓展绿色金融:金融“活水”守护绿水青山牛盘宝
绿色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青岛农商银行把绿色金融作为推动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扩大绿色信贷投放。截至2025年9月末,绿色贷款余额达158.78亿元,较年初增长19.18亿元,增速达13.78%,在区域绿色金融发展中保持领先。更为亮眼的是,在产品创新方面,青岛农商银行成功落地“碳减排挂钩贷款”,例如为某能源科技公司发放4219万元生物质能源贷款,将利率与产量挂钩,实现“产量提升—融资成本下降—碳减排加速”的良性循环。这一创新不仅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也探索出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的新路径。
在制度机制上,青岛农商银行通过差异化考核与奖励政策,激励分支机构加大绿色金融投入,设立“绿色信贷争先奖”“碳减排支持奖”等专项奖项,营造绿色金融比学赶超的氛围。同时,数字化手段的应用让绿色金融识别更为精准。青岛农商银行打造“绿色识别—环境效益测算—碳排放管理”全流程智能中枢,对贷款项目进行自动化筛选和测算,确保资金精准流向真正符合绿色属性的产业和项目。围绕清洁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循环利用等重点领域,青岛农商银行不断扩大金融供给半径,逐步形成全链条、全覆盖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成为推动区域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力量。
广拓普惠金融:金融为民厚植乡村振兴沃土
普惠金融是青岛农商银行的市场定位和社会责任所在。近年来,青岛农商银行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加大普惠金融供给,创新推出多样化的普惠金融产品,构建覆盖城乡、贯通产融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实施“三年三步走”战略,确立“乡村振兴标杆银行”目标;通过“芯养贷”“美德积分贷”“鑫e仓”“共富贷”等系列产品,支持养殖业、特色产业、农村宅基地流转、农产品收购等重点领域。截至2025年9月末,青岛农商银行普惠小微客户平均利率下降30个基点,切实降低了农户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同时,青岛农商银行不断拓展普惠金融服务边界。通过“整村授信”模式,已为2000余个村庄提供整村金融服务,覆盖人数超100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近一半。通过“千村万户”走访活动,累计走访市场主体超19万人次,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突破166亿元,做到金融服务直达田间地头。此外,依托“小微云”便民服务点,青岛农商银行把社保、公积金、税务、医保等政务服务与金融服务有机结合,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极大提升了农村居民金融获得感和满意度。
此外,青岛农商银行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牛盘宝,探索“党建搭台、标杆打造、平台联动、科技赋能、名单营销”工作法,派驻120余名“乡村振兴金融助理”和“金融副镇长”,深入乡镇村居,参与基层治理和金融服务,真正做到金融干部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凭借这一系列务实举措,青岛农商银行在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考核中连续获评“优秀”等次,并荣获全国、省市多项荣誉,成为同业学习的标杆,党建引领为普惠金融注入了强大动能。
完善养老金融:金融温度托起银发幸福梦
养老金融事关人民群众切身的幸福感。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趋势,青岛农商银行主动作为,率先推出“七彩康年”养老金融品牌,着力打造覆盖金融产品、生活服务、健康康养、产业协同的综合养老金融生态体系。“七彩康年”品牌以“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寓意,涵盖财富管理、文旅活动、公益关怀、健康保障、适老服务、产业协同与科技赋能七大板块,形成“专业、温暖、可持续”的养老金融闭环。
在财富管理方面,推出“七彩存”“七彩理”“七彩金”“七彩险”等专属金融产品,为老年客户提供资产保值增值与风险分散的解决方案。截至2025年9月末,养老金融客户已达360余万户,管理资产1600亿元,社保卡发卡量占青岛全市的三分之一。在生活服务方面,联合文旅机构举办“康养之旅”“银发集市”等特色活动,丰富老年客户的文化与精神生活。在健康服务方面,建设养老金融特色支行和健康服务专区,配备适老化设施,提供体检、咨询等配套服务,满足老年客户多层次需求。在产业支持方面,累计投放养老产业贷款超4.6亿元,覆盖养老社区、护理中心、康养产业链等关键领域,推动了银发经济的蓬勃发展。
深化数字金融:数智引擎引领高质量发展
在金融发展进入数智化新时代的背景下,数字金融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青岛农商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构建起全面覆盖的数智金融生态。基于“数智普惠平台+客群经营平台+数智网格平台”三位一体系统平台构建营销闭环体系,推动产品、渠道与客户的全面融合,手机银行用户突破287万,农村智能服务窗口超1450家,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青岛农商银行研发“公文助手、信贷助手、知识助手”等应用场景,显著提升了信贷、风控、运营等领域工作效率。基于RPA、图计算、知识图谱等前沿技术,青岛农商银行构建起300余项风险预警信号,推动风险管理从“事后被动”向“事前主动”转型。
在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方面,青岛农商银行引入1100余项外部数据,应用于64个业务场景,显著提高了业务自主用数能力;全行上线500余个数据看板,构建了战略决策的“数字罗盘”。数字人才建设方面,实施“云梯·千数”培训计划,数字人才占比突破15%,推动业数融合不断深入。通过数智赋能,青岛农商银行成功实现了客户体验升级、风险防控增强与内部管理优化,走在全国农商行数字化转型的前列。
展望未来,青岛农商银行将继续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和“支农支小”市场定位,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中小微企业、新质生产力、先进制造业、绿色发展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以实干担当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贡献农商力量。
配资论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